【2高渗性脱水】高渗性脱水是一种由于水分丢失过多或摄入不足,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,进而引发细胞内水分外流的病理状态。常见于高温环境、大量出汗、呕吐、腹泻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。其特点是血钠浓度升高,细胞脱水明显。
一、定义与病因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因水分丢失多于电解质,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正常,引起细胞内水分外流。 |
常见病因 | 1. 水分摄入不足(如禁食、饮水困难) 2. 水分丢失过多(如高热、出汗、呕吐、腹泻) 3. 糖尿病或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 4. 肾功能异常或使用利尿剂 |
二、临床表现
症状 | 描述 |
口渴 | 最早、最明显的症状 |
尿量减少 | 因肾小管重吸收增加,尿液浓缩 |
皮肤弹性差 | 皮肤干燥、捏起后恢复缓慢 |
眼窝凹陷 | 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|
心率增快 | 血容量下降所致 |
意识改变 | 严重时可出现嗜睡、昏迷 |
三、诊断指标
指标 | 正常值 | 高渗性脱水时变化 |
血钠浓度 | 135-145 mmol/L | >145 mmol/L |
尿比重 | 1.010-1.025 | >1.030 |
血浆渗透压 | 280-300 mOsm/kg | >310 mOsm/kg |
尿钠 | 20-40 mmol/L | 常低于30 mmol/L(提示肾性失水) |
四、治疗原则
治疗措施 | 目的 |
补液治疗 | 以低渗液为主,如5%葡萄糖溶液,逐步纠正脱水 |
控制原发病 | 如控制感染、调整药物、治疗糖尿病等 |
监测电解质 | 避免补液过快或过量,防止脑水肿 |
对症支持 | 如退热、止吐、改善循环等 |
五、预防措施
- 保证充足饮水,尤其在高温、运动后
- 注意饮食均衡,避免过度限制水分摄入
-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,避免高血糖引发脱水
- 老年人及儿童应特别注意补水,防止脱水风险
六、总结
高渗性脱水是一种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,主要表现为细胞外液高渗,细胞内水分丢失。及时识别和处理是关键。通过合理的补液、控制病因以及密切监测,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恢复。预防则需从日常饮水和健康管理入手,减少脱水发生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