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螟蛉蜾蠃怎么读】“螟蛉蜾蠃”是一个成语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,原意是形容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呵护。但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“没有血缘关系却像亲人一样的关系”,尤其是指养父养母与养子之间的亲情。
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并读准这个词语,以下是对“螟蛉蜾蠃”的详细解析: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 |
螟蛉 | míng líng | 古代称一种绿色小虫,常被误认为是桑树上的害虫,后来引申为“儿子”或“养子”。 | 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 |
蜾蠃 | guǒ luǒ | 是一种寄生蜂,会将卵产在其他昆虫体内,幼虫以宿主为食。古人误以为它是“养父”,因此用来比喻养父。 | 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 |
二、词语读音
- 螟:míng(第二声)
- 蛉:líng(第二声)
- 蜾:guǒ(第三声)
- 蠃:luǒ(第三声)
合起来读作:míng líng guǒ luǒ
三、常见误解
1. 发音错误:很多人可能会把“蜾蠃”读成“guǒ lóng”或者“guǒ ruò”,这是不准确的。
2. 字形混淆:“蜾”和“蠃”都是较为生僻的字,容易与其他字混淆。
3. 含义误解:有些人误以为“螟蛉蜾蠃”是贬义词,实际上它更多是表达一种深情厚谊。
四、使用场景
- 在文学作品中,用于描述养父养母与养子之间的感情。
- 在日常交流中,也可用来形容没有血缘关系但情同手足的关系。
- 有时也用于讽刺那些“假扮父母”的人,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。
五、总结
“螟蛉蜾蠃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,虽然字形复杂、发音生僻,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意义。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词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。
总结:
“螟蛉蜾蠃”读作 míng líng guǒ luǒ,原意是比喻养父养母与养子之间的亲情,现多用于表达非血缘但深厚的感情。了解其来源与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