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和蔼可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】“和蔼可亲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态度温和、容易接近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位老师、长辈或者同事。那么,“和蔼可亲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它最早出自哪里呢?下面将通过总结与表格的形式,为你详细解答。
一、
“和蔼可亲”意思是形容人态度温和、亲切,让人感到容易接近和信任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气质,强调其平易近人的一面。
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具体出处可以追溯到《后汉书》中的一段记载。在历史文献中,这一词语被用来形容有德行、有修养的君子形象。
现代汉语中,“和蔼可亲”广泛用于文学作品、新闻报道以及日常交流中,是表达对他人良好印象的一种常用词汇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和蔼可亲 |
拼音 | hé ǎi kě qīn |
含义 | 形容人态度温和、亲切,容易接近和信任。 |
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后汉书》,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品德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形容人,如老师、领导、长辈等,也可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对话中。 |
近义词 | 温和可亲、平易近人、慈眉善目 |
反义词 | 威严冷酷、凶神恶煞、冷若冰霜 |
现代应用 | 在文章、演讲、评价他人时经常使用,表示对某人正面的性格评价。 |
三、结语
“和蔼可亲”不仅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“仁爱”“谦和”人格的推崇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这一词语都在传递一种温暖、友善的人际关系理念。了解它的出处和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和理解这一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