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释词语汗流浃背】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、劳累或炎热的情况下,汗水大量流出,把衣服都浸湿了。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身体上的出汗现象,也常用于表达心理上的紧张或压力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,以下是对“汗流浃背”的总结与分析: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汗流浃背 |
拼音 | hàn liú jiā bèi |
含义 | 形容因剧烈运动、紧张、炎热等原因导致大量出汗,汗水湿透了背部。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:“既无膏粱之资,又不习女工,惟知读经史,诵诗书,未尝一日不读书,故能文章华美,辞藻赡富。然其性情至孝,事亲甚谨,虽寒暑不辍,衣不解带,汗流浃背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口语中,形容人非常劳累、紧张或热得厉害。 |
近义词 | 汗如雨下、大汗淋漓、满头大汗 |
反义词 | 冷汗直流、面不改色、镇定自若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
劳累工作 | 他连续加班三天,回到家时已经汗流浃背。 |
紧张考试 | 考试前她一直担心考不好,结果一进考场就汗流浃背。 |
高温天气 | 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,走在街上的人们汗流浃背。 |
剧烈运动 | 他跑完五公里后,全身汗流浃背。 |
三、词语特点
1. 形象生动:通过“汗流”和“浃背”两个动作的描写,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出汗的程度。
2. 情感丰富:不仅可以表示身体上的疲劳,也可以暗示心理上的紧张或焦虑。
3. 适用广泛:适用于多种情境,无论是日常对话还是文学作品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。
四、总结
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非常贴切且形象的成语,它不仅表达了身体出汗的状态,还隐含了情绪的波动。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,适当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、具体。了解它的出处、用法以及常见搭配,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的技巧。
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形式的展示,可以更系统地理解和运用“汗流浃背”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