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行业资讯 > 宝藏问答 >

胡不归的典故

2025-10-06 19:16:01

问题描述:

胡不归的典故,在线等,求秒回,真的十万火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6 19:16:01

胡不归的典故】“胡不归”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中的一句: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于嗟阔兮,不我以兮。胡不归?胡不归?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深切的思念和无奈,也引申出“胡不归”这一典故,常用来表达对亲人、爱人或故乡的牵挂与归心。

在后世文学中,“胡不归”逐渐演变为一种情感象征,代表了游子思乡、恋人离别、人生漂泊等复杂的情感状态。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,更是一种文化心理的体现,反映了中国人对亲情、爱情和归属感的重视。

“胡不归”源自《诗经》,原意是诗人对爱人无法归来的哀叹。后来成为表达思念、离别、漂泊情感的象征。在古代文学中,常用于抒发游子思乡、恋人分离之情。其情感深沉,富有诗意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。

胡不归典故信息表

项目 内容
出处 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
原文句子 “于嗟阔兮,不我以兮。胡不归?胡不归?”
含义 表达对爱人无法归来、离别之苦的哀叹,后引申为思乡、离别、漂泊之情
文化意义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、爱情、归属感的深刻情感
使用场景 多用于诗歌、文学作品中,表达思念、遗憾、孤独等情感
现代应用 常被用作文学标题、歌曲名、影视作品名称,承载情感寄托
相关典故 如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、“死生契阔”等

通过“胡不归”的典故,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。这种文化符号至今仍在文学、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不断被引用和传承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