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曲高和寡成语意思】“曲高和寡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过于高深,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中使用广泛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评价某些人或事物的受众范围有限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曲高和寡 |
拼音 | qū gāo hé guǎ |
出处 | 《对楚王问》:“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 |
本义 | 曲调越高,能跟着唱的人越少。比喻知音难觅,也指作品或言论高深,难以被大众理解。 |
引申义 | 常用于形容艺术、思想或言论因过于高雅或深刻,而难以被多数人接受或欣赏。 |
二、成语用法
用法 | 示例 |
作谓语、定语 | 他的文章曲高和寡,只有少数人能读懂。 |
作宾语 | 这首诗曲高和寡,一般人很难欣赏。 |
作补语 | 他的观点曲高和寡,缺乏共鸣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阳春白雪、曲高寡和、孤芳自赏 |
反义词 | 雅俗共赏、通俗易懂、脍炙人口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文学评论:
“这部小说语言优美,但曲高和寡,使得普通读者难以进入其中。”
2. 艺术评价:
“这位画家的作品风格独特,可惜曲高和寡,未能引起广泛关注。”
3. 社会现象:
“一些政策制定者提出的方案过于理想化,显得曲高和寡,缺乏实际操作性。”
五、总结
“曲高和寡”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评价,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高雅和深度的同时,也要考虑受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。真正的优秀作品,往往能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形式的展示,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“曲高和寡”这一成语的含义、用法及实际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