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悲恸欲绝的意思】“悲恸欲绝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因极度的悲伤而几乎无法承受,情绪达到极点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亲人去世、重大打击或巨大痛苦后的心理状态,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。
一、
“悲恸欲绝”出自古代文学作品,意为极度的悲痛让人几乎无法忍受,甚至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。它不仅表达了情感上的强烈冲击,也体现了人在面对巨大不幸时的心理反应。该成语常用于文学、影视、新闻报道等场合,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悲恸欲绝”虽然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描写人物情绪或事件影响时,能有效传达出深沉的情感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 出处 | 用法 | 近义词 | 反义词 |
悲恸欲绝 | bēi tòng yù jué | 极度悲伤,几乎无法承受 | 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等古籍 | 多用于书面语,描写极端悲伤 | 痛不欲生、哀痛欲绝 | 心平气和、喜出望外 |
含义 | 表达极度的悲痛 | 用于描写人的情绪状态 | 用于文学、影视、新闻等 | 体现情感强度 | 表达极度痛苦 | 表达轻松、愉快 |
三、使用场景示例
- 文学作品:如小说中描写主人公得知亲人去世后,表现出“悲恸欲绝”的状态。
- 影视台词:电影中角色在失去至亲后,说出“我悲恸欲绝”来表达内心痛苦。
- 新闻报道:在报道灾难事件时,引用幸存者“悲恸欲绝”的描述,增强报道的真实感与情感共鸣。
四、注意事项
1. “悲恸欲绝”属于较为正式、书面化的表达,不适合口语交流中频繁使用。
2.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在轻微的悲伤情境中误用。
3. 该成语强调的是“极度”的悲伤,因此在使用时要确保符合实际情感程度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悲恸欲绝”不仅是对情绪的描述,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,能够引发读者或观众的强烈共鸣。在恰当的语境下,它能够极大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