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于的意思是什么】“于”是一个在汉语中非常常见的文言虚词,常用于句子中表示动作、行为或状态的关联对象、时间、地点、方向等。它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较低,但在古文和书面语中却极为常见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于”的含义和用法,以下是对“于”的多种解释和用法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“于”字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:
1. 表示动作的对象:相当于“向”、“对”、“对于”。例如:“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”(《荀子·劝学》)这里的“于”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。
2. 表示时间或地点:相当于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。例如:“余将告于君。”(《左传》)表示“我将告诉君主”。
3. 表示比较:相当于“比”。例如:“青出于蓝,而胜于蓝。”(《荀子·劝学》)意思是“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,但比蓝草更鲜艳”。
4. 表示被动:有时与“被”连用,构成被动句式。例如:“忠而被谤,信而见疑。”(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)
5. 表示原因或目的:如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,但这类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多由“由于”代替,不再单独使用“于”。
二、表格总结
| 用法 | 释义 | 举例 | 说明 |
| 表示动作对象 | 向、对、对于 | 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 | 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 |
| 表示时间/地点 | 在、到、从 | 余将告于君。 | 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或时间 |
| 表示比较 | 比 | 青出于蓝,而胜于蓝。 | 表示程度上的对比 |
| 表示被动 | 被 | 忠而被谤,信而见疑。 | 与“被”连用,构成被动句 |
| 表示原因/目的 | 由于、因为 | 由于天气恶劣,比赛取消。 | 现代常用“由于”代替 |
三、结语
“于”虽然是一个文言虚词,但在古代文献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功能。了解其不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于”更多地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表达中,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,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“于”的多种含义和用法,为阅读和写作提供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