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字经全文朗读带解释】《三字经》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,内容简短、押韵易记,适合儿童学习。全篇共1000余字,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编排,涵盖历史、道德、文化、人生哲理等内容,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。
以下是对《三字经》全文的总结性文字说明,并配合表格形式展示其主要内容与解释。
一、
《三字经》起源于南宋时期,由王应麟编写,后经多人增补和整理,成为流传广泛的蒙学教材。全篇分为几个部分,分别讲述:
- 人之初,性本善:强调人性本善,需通过教育加以引导。
- 苟不教,性乃迁:若不加以教育,人的本性会变坏。
- 教之道,贵以专:教育要专心致志,不能三心二意。
- 昔孟母,择邻处: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,强调环境对成长的重要性。
- 子不学,非所宜: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。
- 幼而学,壮而行:从小学习,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。
- 苟成诵,必有得:熟读背诵,会有收获。
- 融四岁,能让梨: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,体现谦让美德。
- 弟于长,宜先知:尊敬长辈,是做人的基本道理。
- 首孝悌,次见闻:首先注重孝顺父母、尊敬兄长,其次才是知识见闻。
- 知某数,识某文:知道数字,认识文字。
- 一而十,十而百:数字的递进关系。
- 三才者,天地人:天地人三才,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。
- 三光者,日月星:太阳、月亮、星星是天上的三大光辉。
- 三纲者,君臣义,父子亲,夫妇顺:社会伦理的三个核心原则。
- 曰春夏,曰秋冬:四季的变化。
- 曰南北,曰西东:四方方位。
- 此四时,运不穷:四季循环,永不终结。
- 此五行,本乎数:五行(金木水火土)源于数字规律。
- 曰仁义,礼智信:儒家五常,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。
- 此六艺,古之教:古代教育的六种技艺。
- 凡训蒙,须讲究:教育儿童要讲究方法。
- 详训诂,明句读:详细讲解词语,明确句子结构。
- 为学者,必有初:学习要有开始。
- 小学终,至四书:小学阶段结束后,进入四书的学习。
- 论语者,二十篇:《论语》共有二十篇。
- 孟子者,七篇止:《孟子》有七篇。
- 作中庸,子思笔:《中庸》是子思所著。
- 大戴礼,小戴记:《大戴礼记》和《小戴礼记》是儒家礼仪的经典。
- 诗书易,礼春秋:六经中的五部经典。
- 作大学,乃曾子:《大学》是曾子所著。
- 中不偏,庸不易:中庸之道,不偏不倚。
- 孝经通,四书熟:掌握《孝经》和四书,是读书的基础。
- 如六经,始可读:在掌握基础后,才能阅读六经。
- 经既明,方读子:经书学通后,再读诸子百家。
- 撮其要,记其事:抓住要点,记住内容。
- 五子者,有荀扬:列举了五位重要的思想家。
- 文中子,及老庄:包括王通、韩非、杨雄、董仲舒等。
- 经子通,读诸史:经书和子书都通晓后,可以阅读史书。
- 史虽繁,读有次:史书虽然多,但有顺序可循。
- 史记一,汉书二: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是最早的两部正史。
- 后汉三国,晋隋唐:朝代更替的历史。
- 宋齐梁,陈与隋:南朝和隋朝的历史。
- 唐高祖,起义师:唐朝建立的过程。
- 除隋乱,创国基:开创国家根基。
- 二十传,三百载:唐朝历经二十代皇帝,持续三百多年。
- 梁灭之,国乃改:梁朝灭亡,国家政权更替。
- 梁唐晋,汉周世: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。
- 宋太祖,受禅让:赵匡胤建立宋朝。
- 称帝基,开太平:开创太平盛世。
- 至元昊,西夏建:西夏建立。
- 辽与金,皆称帝:辽和金都是独立王朝。
- 元灭金,绝宋世:元朝灭亡宋朝。
- 明太祖,起凤阳:朱元璋建立明朝。
- 号洪武,都金陵:明朝初期的首都。
- 清太祖,膺景命:清朝建立。
- 靖四方,定中原:统一中原。
- 至宣统,乃亡焉:清朝末代皇帝退位,王朝结束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内容节选 | 解释 |
| 人之初,性本善 | 人生下来本性善良,后天教育影响性格发展 |
| 苟不教,性乃迁 | 如果不进行教育,人的本性会逐渐改变 |
| 教之道,贵以专 | 教育的方法在于专注和坚持 |
| 昔孟母,择邻处 | 孟母为了孩子教育,三次搬家选择好的环境 |
| 融四岁,能让梨 | 孔融四岁时懂得谦让,让出最大的梨 |
| 首孝悌,次见闻 | 先培养孝顺和敬爱,再增长见识 |
| 三才者,天地人 | 天、地、人是构成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|
| 三光者,日月星 | 天空中最明亮的三个天体 |
| 三纲者,君臣义,父子亲,夫妇顺 | 社会伦理的三项基本原则 |
| 一而十,十而百 | 数字的递增关系 |
| 诗书易,礼春秋 | 儒家五经之一 |
| 史记一,汉书二 | 最早的两部正史 |
| 宋太祖,受禅让 | 赵匡胤建立宋朝 |
| 明太祖,起凤阳 | 朱元璋从凤阳起兵建立明朝 |
| 清太祖,膺景命 | 努尔哈赤建立清朝 |
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,我们可以清晰了解《三字经》的主要内容及其背后的教育意义。它不仅是古代儿童启蒙的重要教材,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智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