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历史地名安平桥】安平桥,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与南安市交界处,是古代“海上丝绸之路”上的重要桥梁之一。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梁桥,也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见证。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的古桥,安平桥在地方史、建筑史和交通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。
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(1131年),历经多次修缮,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。桥体全长约2250米,由花岗岩砌成,共47座桥墩,桥面宽约4米,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大型石桥工程。其建造技术精湛,体现了宋代高超的桥梁建筑水平,也反映了当时泉州作为海上贸易中心的繁荣景象。
安平桥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,还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方信仰。当地民众视其为“镇海神桥”,并流传着许多关于桥的传说故事。如今,安平桥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并成为研究古代桥梁建筑、海洋交通及闽南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名称 | 安平桥 |
| 地理位置 |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与南安市交界处 |
| 建造时间 | 南宋绍兴年间(1131年) |
| 建筑材料 | 花岗岩 |
| 桥长 | 约2250米 |
| 桥墩数量 | 47座 |
| 桥面宽度 | 约4米 |
| 文物级别 |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|
| 历史意义 |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梁,反映泉州海外交通的繁荣 |
| 文化价值 | 承载闽南民俗与地方信仰,具有重要建筑与历史研究价值 |
安平桥作为一段凝固的历史,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。它的存在不仅是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肯定,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弘扬。


